南北美大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重要性暨与华贸易论坛召开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 马爱平)为了促进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和贸易国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和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今世界大豆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由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发起、阿根廷大使馆主办、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协办的“南北美大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重要性暨与华贸易论坛”于2017年3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巴拉圭、美国、乌拉圭六国的驻华大使馆官员和大豆产业的农民领袖以及中国大豆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与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的各国代表从环境、农艺、科技、法律、物流、消费等方面做了发言,并对生物技术大豆在南北美洲种植及发展情况等中国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出了解答。

农业作为支撑各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如何平衡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环境资源对生产制约之间的矛盾,是各国政府、行业组织和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时刻面临的问题。这也使得全球范围内,对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的可持续性关注程度不断增加。就大豆产业来说,中国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全球大豆供应的稳定性及质量将会对中国市场有重大影响。因此可持续的大豆生产和消费对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出席此次论坛的主要大豆生产国很多在历史上曾经付出过环境生态破坏的代价,比如美国上世纪30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毁草开荒,造成过水土流失和历史上著名的“黑风暴”;巴西在亚马逊地区的大规模垦殖计划,也曾使亚马逊雨林遭受严重破坏。但正是因为这些教训,这些国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技术、物流等各方面发力,并建立起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在增加供给、满足需求的同时,承担起保护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

论坛上,针对生物技术作物对于阿根廷农业影响的问题,来自阿根廷的农民代表佩德罗?维尼奥先生详细介绍了阿根廷农民通过综合利用免耕、生物技术进行可持续生产,复兴了阿根廷农业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免耕技术逐步在阿根廷推广,有效地留住了土壤里面的养分,避免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的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同时,由于农民使用生物技术的抗除草剂大豆,解决了免耕法带来的杂草问题,使得除草剂只会杀死杂草而不会伤害大豆,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种植期,使农民们可以在大豆收获后轮作其他作物,既增加了收入,又调整了土壤。这些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阿根廷具备了与其他农业大国抗衡的实力,也让阿根廷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发展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措施中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依赖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世界范围内完善的物流系统、合理的贸易制度及相关法律等各环节的完善为其保驾护航。南北美洲作为大豆的重要产地,满足了中国99%的大豆进口需求。在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对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需求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市场对于肉、蛋、奶的需求也呈现出愈加多元化的趋势。此次论坛,一方面为中国大豆行业及消费者了解南北美洲大豆生产和消费状况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也让南北美洲的农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市场需求。这对提升国际市场继续为中国供应高品质大豆产品,促进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对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的科学了解与认识,从而进一步满足中国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